跳至內容

便覽,圖則及地圖,檢討報告

資料便覽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可帶來的裨益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填海面積18公頃,造價38億元,將可顯著改善中環的居住和工作環境,並可美化海傍。

- 這是一項運輸基建項目,旨在應付必要的運輸需求,解決中環及灣仔一帶嚴重的交通擠塞問題。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擬興建的中環灣仔繞道將可疏導中環商業區的交通,紓緩干諾道中-夏槺 道-告打道走廊現時及預期日後會出現的交通擠塞情況,而P2道路網亦有助輕減中環區內的交通擠塞問題。

- 機場鐵路掉頭隧道伸延段讓機場快線與東涌線能以最高載客量運作。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所填取的土地將會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建造一個充滿動感和交通暢達的海濱區。這是實踐港人之港、活力之港的重要里程碑。市民可以容易地到達及享用海傍,而新海傍將會提供一應俱全的消閒、旅遊、零售設施及廣場。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是塑造港島北岸連綿的海濱走廊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 新海傍上大面積的露天休憩用地(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範圍內劃為"休憩用地"的土地面積約有8.78公頃),會為公眾提供舉辦不同活動的場地,以及接駁區內東西兩面必要的行人道連接系統。海濱長廊總面積相當於半個維多利亞公園。

- 沿著海濱長廊,連接貫通南北的走廊(即皇后像廣場休憩走廊、文娛走廊與藝術及娛樂走廊)之處會提供若干重點設施。海濱長廊能讓市民和遊客飽覽維港壯麗的景色和香港宏偉的摩天大廈。

- 新海傍將重現天星碼頭1912年時的面貌,令它成為新的地標和主要的旅遊景點。新的渡輪碼頭會提供餐廳、茶座,以及旅遊和零售設施。將要重置的天星碼頭會採用仿古設計,參照其1912年的設計特色,為新的海濱長廊平添一點歷史色彩。

- 綜合發展區東面會興建低層的園景行人平台,西面則會興建中層的"橫向型樓宇"。園景行人平台的高度(主水平基準面以上16米)與現時天星碼頭停車場的高度相若,而"橫向型樓宇"最高部分的高度(主水平基準面以上50米)則會較大會堂高座為矮。"橫向型樓宇"的高度將會由南至北、由西至東遞減。皇后像廣場與海傍之間會興建連綿的行人連接系統,方便行人在區內穿梭往返。

-至於4 幅"與海旁有關的商業及休憩用途" 土地的最高建築高度為:"指定用途(1)" 地帶為主水平基準面以上15 米(兩層高) 、2 幅"指定用途(2)" 地帶為主水平基準面以上25 米(四層高) ,以及"指定用途(3)" 地帶為主水平基準面以上13 米(一層高) 。樓宇高度不會超過赤柱美利樓的高度。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可填平中區填海第一期與會展新翼之間的灣畔,改善維港內的水流,令現有海傍所排放的大部分污染物能排放至海港內水流更急並能更快被沖走的部分。香港理工大學李毓湘教授確定,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完成後,維港內一些死水水域亦將會消失,從而使潮水的流動和水質得到改善。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會採用消浪海堤(低海浪能量反射)的設計,海堤上有孔槽和消浪室。消浪室讓海浪能量逐漸消散,而非把海浪能量直接反射至海港內。這一類海堤的設計為魚類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庇護,有助保護海洋環境。

- 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合約初步會直接創造400個職位。在工程繼續推展的未來4年,將會創造額外1 100個職位。

 

< 前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