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便览,图则及地图,检讨报告

资料便览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可带来的裨益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填海面积18公顷,造价38亿元,将可显著改善中环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可美化海傍。

- 这是一项运输基建项目,旨在应付必要的运输需求,解决中环及湾仔一带严重的交通挤塞问题。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拟兴建的中环湾仔绕道将可疏导中环商业区的交通,纾缓干诺道中-夏槺 道-告打道走廊现时及预期日后会出现的交通挤塞情况,而P2道路网亦有助轻减中环区内的交通挤塞问题。

- 机场铁路掉头隧道伸延段让机场快线与东涌线能以最高载客量运作。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所填取的土地将会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建造一个充满动感和交通畅达的海滨区。这是实践港人之港、活力之港的重要里程碑。市民可以容易地到达及享用海傍,而新海傍将会提供一应俱全的消闲、旅游、零售设施及广场。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是塑造港岛北岸连绵的海滨走廊所不可或缺的部分。

- 新海傍上大面积的露天休憩用地(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范围内划为"休憩用地"的土地面积约有8.78公顷),会为公众提供举办不同活动的场地,以及接驳区内东西两面必要的行人道连接系统。海滨长廊总面积相当于半个维多利亚公园。

- 沿著海滨长廊,连接贯通南北的走廊(即皇后像广场休憩走廊、文娱走廊与艺术及娱乐走廊)之处会提供若干重点设施。海滨长廊能让市民和游客饱览维港壮丽的景色和香港宏伟的摩天大厦。

- 新海傍将重现天星码头1912年时的面貌,令它成为新的地标和主要的旅游景点。新的渡轮码头会提供餐厅、茶座,以及旅游和零售设施。将要重置的天星码头会采用仿古设计,参照其1912年的设计特色,为新的海滨长廊平添一点历史色彩。

- 综合发展区东面会兴建低层的园景行人平台,西面则会兴建中层的"横向型楼宇"。园景行人平台的高度(主水平基准面以上16米)与现时天星码头停车场的高度相若,而"横向型楼宇"最高部分的高度(主水平基准面以上50米)则会较大会堂高座为矮。"横向型楼宇"的高度将会由南至北、由西至东递减。皇后像广场与海傍之间会兴建连绵的行人连接系统,方便行人在区内穿梭往返。

-至于4 幅"与海旁有关的商业及休憩用途" 土地的最高建筑高度为:"指定用途(1)" 地带为主水平基准面以上15 米(两层高) 、2 幅"指定用途(2)" 地带为主水平基准面以上25 米(四层高) ,以及"指定用途(3)" 地带为主水平基准面以上13 米(一层高) 。楼宇高度不会超过赤柱美利楼的高度。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可填平中区填海第一期与会展新翼之间的湾畔,改善维港内的水流,令现有海傍所排放的大部分污染物能排放至海港内水流更急并能更快被冲走的部分。香港理工大学李毓湘教授确定,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完成后,维港内一些死水水域亦将会消失,从而使潮水的流动和水质得到改善。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会采用消浪海堤(低海浪能量反射)的设计,海堤上有孔槽和消浪室。消浪室让海浪能量逐渐消散,而非把海浪能量直接反射至海港内。这一类海堤的设计为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庇护,有助保护海洋环境。

- 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合约初步会直接创造400个职位。在工程继续推展的未来4年,将会创造额外1 100个职位。

 

< 前一页 | 下一页 >